扬升资讯

埭怎么读拼音-新埭怎么读拼音

8balincan|
152

埭怎么读拼音-新埭怎么读拼音

自1977年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作为国际标准,1978年我国 正式批准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以来,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地名取代“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已在内外广泛使用。新的拼法与旧式拼法相比,在语言学上是科学的、完善的。它反映了我国地名的正确读音,用于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法是合适的。近年来地名拼写的具体方法又得到了进一步补充、修订。特别是1985年《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制定,使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更趋成熟和完善。有力地纠正了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混*局面。推进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汉语地名拼写原则

用汉语拼音拼写汉语地名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来拼写的。它不是汉字的注音,而是按照《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拼写。这个规则对地名的分写、连写、数词的书写、大小写、隔音、儿化音的书写,以及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的书写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它是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并参照《城市街道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规则(草案)》等有关规定制订的。虽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个规则基本是可行的。

1. 分写和连写

《规则》规定,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原则上专名与通名分写。专名或通名中的修饰、限定成份,单音节的与其相关部分连写,双音节和多音节的与其相关部分分写。自然村镇名称不区分专名和通名,各音节连写。通名已专名化的,按专名处理。地名通名按其地理实体的 质分为山、河、湖、海、盆地、高原等自然地理实体和行政区域、居民地、人工建筑等人文地理实体两大类。凡属以上两类 质的通名均应分写。然而在汉语地名中由于方言的影响,各地对不同 质或相同 质的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称呼均不一致,这就带来了识别通名的困难。如山峰就有峰、顶、崮、岗、尖等通称。河就有江、川、水、溪、涧、沟、港等通称。分写前首先要确定那些是普遍公认的并能区别类别 质的通名,而后才能进行分写。一般来说,“通名”是容易识别的,但是在一些方言区域内通的通名,如“埭”(土坝)、“岙”(山间盆地)、“峁”(小山顶)等就不能广为人知了。如果把所有地方 通名都汇集在一块,就会十分复杂,特别是同一 质的地理实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通名,就更造成混*。有的地方“河”称“港”,有的地方“湖”也称“港”,还有的“海域”也称“港”。又如水中之山称岛,实际上很多岛屿都命名为某某山。“山"在水域中算不算岛屿的通名。如何划定通名,或者说要把通名的划定统一规范,也是地名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还要深化。通名确定后,分写就明确了。

汉语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构成,但也有些地名无通名成分,凡无通名成分的,自然就不存在分写问题。除专名和通名外,有些还附有第三种成分。即附加形容词或其它定语成分。这些附加成分,按汉语语法,有的是修饰或限定专名的,有的是修饰或限定通名的。如新沂河的“新”字、老秃顶子山的“老”字都是修饰专名的,但也可以理解为是修饰整个地名的。在分写时把它作为专名的修饰部分看待。按《规则》其分连写形式为:老秃顶子/山、新沂/河。潮白新河的“新”字是修饰通名的,应分写为潮白/新河。而南高峰、大雪山的“南”字、大雪山的“大”字就很难说清是修饰专名或是修饰通名的。因为附加形容词在地名中与专名或通名并无固定搭配关系,所以有些附加形容词在许多地名中就难以确定其分连写的模式。如南高峰、大雪山、东西连岛、天津西站,按照新沂/河的模式,可以分写为南高/峰、大雪/山、东西连/岛、天津西/站。如按照潮白/新河的模式,即《规则》的规定,可分写为南/高峰、大/雪山、东西/连岛、天津/西站。后者符合汉语语法习惯,容易被人接受,但同专、通名分写又有矛盾。这就是地名分写规定中仍未解决好的题,也是难予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试想把通名附加修饰词限定在地名常见字的范围内,如新、旧、大、小、东、西、南、北等。但哪些常见,哪些不常见,如红、黄、青、黑、干、支等算不算常见,其范围难定。因此在《规则》中也只好作符合汉语语法习惯的规定,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2.地名数词的拼写

《规则》规定,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拼写。地名中的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数字书写。1980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制订的《城市街道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规则(草案)》中对序数 地名在用***数字拼写时,作过数字与其相关词之间加短横的规定。《规则》把这一短横取消了。但保留了在第×巷的拼写时,第字与数字之间加短横的特例。如第九弄拼写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则》未颁布前,有些非街道名称的拼写参照了城市街道的拼写原则,如把第二松花江拼写成,一天门拼写为等。对此,《规则》作了明确规定,第二松花江的“第二”拼为,一天门的“一”字拼为。用***数字书写只限于城市街道名称的序数词和地名中的代码。

3.大小写、标调、隔音、儿化音的书写

地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分段书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在特殊情况下或地名标志上,字母可全部大写。地名的拼写,一般均应标调,这样有助于区别同音汉字,并能正确表达汉字的读音。但在地名标志和邮电系统以及一般 书刊上,也可以不标调。关于隔音符号的使用,《规则》规定,凡以a、e、o开头的非第一音节,在a、e、o前用隔音符号隔开,如西安拼写为Xi’an。这样做既能解决音节容易发生混淆的现象,又便于掌握。同时也解决了不是以a、e、o开头的非第一音节也会发生混淆的问题。如“马林沟”的拼写,也可读作“马陵鸥”。按照规定在第三音节“o”前不加隔音符号,就不能读作“鸥”了。《规则》还规定了儿化音的表示方法。凡地名中带有“儿”字的儿化音用“r”表示,没有“儿”字的虽口语中有儿化音但不予表示。一般来说儿化音多出现在北京地区。其它地方较少有儿化现象。不管在什么地方,凡不是儿化音的均应用“er”表示“儿”字。

4.具有地名 质的企事业单位和建筑物、游览地、纪念地名称的拼写

①能够区分专、通名的,专名与通名分写。修饰、限定单音通名的成分与其通名连写。②不易区分通名的,一般连写。③企事业单位名称中的代码和序数词用***数字书写。④含有行改区域名称的企事业单位等名称,行政区域名称的专名与通名分号。⑤起地名作用的建筑物、游览地、纪念地和企事业单位等名你的其他拼写要求,可参照《规则》中的相应条款。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事业单位名称中的行政区域名称的拼写是特殊处理的。按专、通名分写的办法,行政区域名称不应再划分专、通名。因为“通名”只应有一个,即表示企事业 质的那一部分才是通名。为了行政区域名称单独拼写和在企事业名称中的拼写一致,不再出两种拼写形式,对这种几乎普遍存在的现象作特殊处理是恰当的。如浙江省民政局分写为:浙江/省/民政局;北京市育英中学分写为:北京/市/育英/中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拼写

少数民族语地名如何进行罗马字母拼写,一般说来有两种办法。一是先将少数民族语地名进行汉字译写规范化处理,再将已规范的汉字译名用汉语拼音拼写。二是用汉语拼音字母直接从民族语言文字拼写。为了使民族语地名拼写更为科学,并能符合历史习惯,根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和蒙古语、**尔语、藏语地名过去即直接从民族语转写为外文的习惯,经多次研究和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决定对蒙古语、**尔语、藏语地名采取了第二种办法,即音译转写的办法。“音译”是指用一种文字系统对另一种语言的地名进行译音。因为不同的语言中有些语音是不相同的,英译时要把不同的语言纳入译者的语音体系。因此英译的地名不能倒回原文。“转写”是在两种拼音文字之间,经过音素对比,由一种字母形式转为另外一种字母形式,它可以倒回原文。用汉字译写少数民族语地名,因汉字代表固定音节,只能音译不宜转写。而用汉语拼音字母译写少数民族语地名,可以不受音节的限制,拼音字母代表因素,可以转写。如果少数民族语的字母超过汉语拼音字母时,就必须采用加符字母和双字母代表一个字母的办法,否则就不能倒回原文。总之直接从民族语言文字译为罗马字母,比经过汉字译音更加符合民族语地名的读音规律,而且减少罗马字母拼写的数量。所以国家有关部门才制订了《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以下简称“音译转写法”)。

1.音译转写法

“音译转写法”是“音译”和“转写”两个方法的有机结合。原则上为转写。即当被转写地名的语音与文字读音基本相同时,进行转写,是为文字形式的转变。这时重形轻音。当文字和口语的读音脱节时,则按口语的读音进行音译,这时从音舍形。所以,“音译转写”后的地名,有些可以倒回原文,有些则难以倒回原文。如蒙古语地名乌兰诺尔(红色湖)从蒙文可直接转写为Ulagan Nagur。因文字与口语脱节,故从音舍形,音译转写为UlanNur。音译转写法只限于《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二十六个字母和两个附加符号一个隔音符号’。音译转写时可以不受汉语普通话音节形式的限制,隔音符号“,”在音节容易混淆的场合使用,附加符号、只在地名记音时应用,音译转写时不用。在音译转写时专名和通名一般按民族语文拼写,地名中的通名和附加形容词习惯上用汉字音译或音译后又重复意译的,一般都按汉语习惯拼写,意译的部分按汉字拼写,音译的部分按民族语转写。如雅鲁藏布江拼写为YarungZangboJiang。目前除蒙古语、**尔语、藏语地名进行音译转写外,其它民族语地名一般均按汉字译名进行拼写。但有些少数民族语地名习惯上用蒙、维、藏语书写的,音译转写时也可按照这三种民族语中的一个语种进行音译转写。**尔语地名的音译转写以**尔文为依据。蒙古语以书面语和通用口语相结合的习惯读法为依据。蒙古语元音有长短之分,音译转写时不区分长短元音,如U1(山)不拼作。藏语则以**话语音为依据,凡与汉语拼音字母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即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读音差别较大的以双字母表示。如用ny、[C]用gy、[C’]用ky表示等。

2. 音译转写的地名读音

汉语拼音字母在音译转写时由于不受汉语音节的限制而可以灵活运用,这就产生了如何念的问题。汉语中辅音字母作韵尾的只有n、ng及r(儿化),而少数民族语中几乎所有辅音字母均可作韵尾。甚至还有不少复辅音也是汉语中没有的。如In、lse等。此外有些音节汉语中也是没有的。如gi、ki、hi(汉语只有ji、qi、xi);ja、qa、xa(汉语有jia、gia、xia);do、to、no(汉语有duo、tuo、nuo)。尽管音译转写的地名之读法不同于音节化的汉语读音,但每个字母的读音是一样的。按照字母规定的读音去念就行了。

3.关于民族名称的拼写

很多地名,特别是行政区域名称中都含有民族名称。为了统一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形式,1980年1月第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制订了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1982年对该拼写法略作修正,由国家标准局正式发布,作为国家标准。该标准根据国家认定的民族名称及汉字书写形式进行拼写,但有些民族名称不是以汉字的拼音而是以本民族自称的语音拼写的。如柯尔克孜拼写为kirgiz,蒙古族拼作Mongol等。在罗马字母拼写民族名字时,根据应用中的实际需要加“Zu(族)字”。

特定情况的拼写形式

1.台湾、香港、澳门地名的拼写

考虑到台湾和港、澳仍在使用旧拼法的现状,所以在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之后,台湾、港、澳地名在罗马字母外文版和汉语拼音版地图上,在对外文件和其它书刊、邮电等方面仍可使用旧的拼法。

2.历史地名和以学名命名的地名的拼写

历史地名和以各科(动植物、微生物、古生物等)学名命名的中国地名,原已有旧拼法的,仍用旧的拼法,必要时也可改用新拼法,括注旧拼法。以学名命名的新地名采用汉语拼音拼写。在电信中,对不便于传递和不符合电信特点的拼写形式,可以作技术 处理,如用yu代替ü等。

3.关于在罗马字母外文版图书中地名通名的译写问题

1978年在《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中第一条规定,“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但第三条又规定“在各外语中的地名,专名部分原则上音译,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通名部分(如省、市、自治区、江、河、湖、海等)采取意译。”这两条规定显然是有矛盾的。因此在执行中就产生了认识不一致、处理不统一的问题。按照地名国际标准化的宗旨,一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书写形式,自然就包括专名和通名两部分。如果通名都采取意译,就会一个地名出现许多不统一的书写形式,不可能做到单一罗马化。实现单一罗马化的确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渡时期要逐步用新的拼法取代旧拼法,要使人们了解地名所代表地理实体的 质,特别是在口语翻译和书报中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说明》第三条作了这样规定。但这条规定并没有限定时间、场合及图书版本等条件,这才造成理解上的分歧。从时间上看,使用新拼法从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拼写的国际标准以来,到现在已十多年了。世界上已广泛采用了汉语拼音这一新拼法。尤其是在地图上使用“拼音”如英国的泰晤士世界地图集(the Times Atlas of the World)、德国的哈克世界地图集(Haack Grosser Weltatlas)、法国的拉罗斯普通地图集(Atlas General Larousse)等数十种地图上都采用了我国地名(包括专名和通名)的“拼音”形式。因为地图有地形、地物符号,既能看出地理实体的方位,还可看出地理实体的 质。地名不附加说明已能自明,如再作些技术处理,就更为完好。如附上地名通名汉语拼音与外文对照表,对特别有影响的地名可以采取括注外文意译的办法等等,外国人是可以看懂的。鉴于条文规定和目前认识上的不统一,至今仍存有两种看法。但大多数人及单位对在地图上通名采用音译的办法是赞同的。

地名的单一罗马化是理想,也是总的趋势。但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交往的日益增多,地名需要标准化的程度也会越来要求越高。进程必然越来越快。势必首先由各种地图上采用单一罗马字母拼写形式,逐步过渡到各种书刊文件等方面采用单一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这个总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文章作者:王际桐

文章来源:《王际桐地名论稿》第三编

选稿:王涛

校对:刘言

审定:耿瞳

编辑:罗舒平

责任编辑:汪晨云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