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升资讯

王永昌简介资料(个人简历图片)

8balincan|
270
王永昌,原名刘来智,曾用名王德,男,1901年生于山东省寿光市(原山东省寿光县)北洛乡野虎村,抗日救国会主席。1937年6月,下江特委分局派刘忠民来绥滨配合王永昌开展工作。7月在曲家窝棚建立起**绥滨县委员会,王永昌任县委书记。王永昌先后作过**富锦县的特派员、**绥宾县委书记、**萝北县委书记,1940年4月和冯仲云率领的**一起西征,任**北安县委书记到解放。,

简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青年时代的王永昌来到汤原县,积极的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国***。

1932年汤原县中心县委派他到绥滨,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道理和抗日救国主张。

1933年,王永昌在大成号村发展党员,建立起绥滨县早的党支部大成号党支部。

1934年调回汤原县,经省委短期培训后,以 王德为名被任命为汤原县抗日救国会主席。

王永昌简介资料(个人简历图片)

1936年春,王永昌又被派回绥滨。

1937年4月王永昌组织起抗日救国会,成立了帘区抗日游击队。

1937年 2月在王永昌的策划下,缴了北大柜屯的警察队和自卫团的械。随后组织起游击队。王永昌又亲自指挥游击队,以里应外合的方式缴了绥东警察署和自卫团的械。

1937年7月建立起**绥滨县委员会,王永昌任县委书记。

1938年11月抗日联军六军西征,王永昌随军部西征。

1939年到北安县李殿芳屯进行抗日活动,建立了 抗日救国会,继续组织群众为抗日**送粮、送*品等。

1940年李殿芳屯抗日组织遭到破坏,大批抗日人员被捕,革命群众冒着*头的危险将王永昌保护下来。

一九四二年,正是对敌斗争的艰苦时期,王永昌同志为了继续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进行了频繁的工作。为避开敌人的搜捕,他机智灵活、巧妙地化装成各种人物,有时挑担卖菜,有时到城里小酒店以当伙计为掩护坚持开展地下斗争。每到一处就积极向群众宣传无产阶级革命道理、共产主义思想、宣传抗日救国是当务之急。经过他的宣传和教育,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北安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一九四五年底,北安县解放,了**北安中心县委,辖通北、德都、克东三县,王永昌同志任县委副书记,同时兼任县大队政委。王永昌同志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带领干部深入农村和工厂,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发展党员,并组织群众支援前线,打击剩余土匪,还**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九年,王永昌同志任嫩江省农业厅长,一九五二年王永昌同志因患骨癌,经医治无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北安的解放、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北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建立抗日救国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王永昌来到汤原县积极的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国***。  1932年汤原县中心县委派他来绥滨,开始在中兴镇以开小铺、做豆腐、卖麻花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道理,抗日救国主张,经常活动在中兴镇、大成号、河泉、福太、德胜、富山一带。1933年,王永昌在大成号村发展肖文泰、徐连成入党,建立起绥滨县早的党支部大成号党支部。

1934年调回汤原县,经省委短期培训后,以 王德为名被任命为汤原县 抗日救国会主席

组织起抗日游击队

1936年春,王永昌又被派回绥滨。他仍以卖麻花、卷烟为名,背着箱子在绥滨各地与地下党员进行联络,在二、三、四区一带,继续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队伍,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抗日救国。由于王永昌的影响和活动,1937年绥滨抗日组织壮大起来,掀起了抗日救亡**。

1937年4月王永昌在三区曲家窝棚(今望江村)组织起抗日游击队、救国会、儿童团。5月份又在四区王大房、守护屯、西小山、沙院里组织起抗日救国会,成立了帘区抗日游击队。

1937年 2月在王永昌的策划下,河泉屯的进步青年刘成贵、李晨家等人组织起来,用大刀、红缨*为武器缴了北大柜屯的警察队和自卫团的械。随后组织起游击队。王永昌又亲自指挥游击队,以里应外合的方式缴了绥东警察署和自卫团的械。

王永昌至绥滨后,对中侠、助国、全胜等抗日义勇军做了大量争取工作, 终于于1937年6月配合六军派来的高玉斌将他们改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五师。

任县委书记

1937年6月,下江特委分局派刘忠民来绥滨配合王永昌开展工作。7月在曲家窝棚建立起**绥滨县委员会,王永昌任县委书记。县委建立后,党组织发展很快,党员由20多人。发展到80多人。8、9月间先后建立了绥滨、绥东、联区、萝北 4个区委。县委利用唯一的一部油印机,办起了小报在各处散发,教育人民群众,组织抗13力量。此时人民群众抗13热情高涨起来,游击队、抗日救国会、儿童团活动非常活跃,经常为抗日**送衣、粮、*支弹*、*品,并掩护伤员、家属。

1938年11月抗日联军六军西征,王永昌随军部西征。

1939年到北安县李殿芳屯以给尚**夫做饭,种瓜为掩护进行抗日活动,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继续组织群众为抗日**送粮、送*品等。

1940年李殿芳屯抗日组织遭到破坏,大批抗日人员被捕,革命群众冒着*头的危险将王永昌保护下来。“九・三”后,为纪念这个屯群众的革命精神,将李殿芳屯改名为革命屯。

1945年王永昌出任北安县县委书记。

1949年 5月15日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王永昌调往齐齐哈尔任省农业厅秘书科科长。

1950年 6月调省监察委员会任秘书科科长。

1952年春因患骨癌病逝。

王永昌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绥滨的抗日救国运动,开创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敏回忆片断

王永昌同志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地方干部,先后作过**富锦县的特派员、**绥宾县委书记、**萝北县委书记,1940年4月和冯仲云率领的**一起西征,任**北安县委书记到解放。

王永昌和夏振华他们对这里的地形特别熟悉,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走了两天一夜,夜晚住在了一个废弃的地窨子里。

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这儿等冯政委回来。

第二天,王永昌给大伙开个会。

会上王永昌说:“冯政委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咱们得把过冬的粮食先解决了。”大家一致赞同,就这样,白天我们休息,等着夜晚再出发。这里有一挺轻机*,周云峰说:“小李子会用机*,她在机*班呆过,给她用吧。”大家都没意见,机*归我了。

冬日天短,天刚傍黑,安排了夏振华看家,我们就出发了。怕冯政委他们回来扑空,所以才安排个看家的。

这天晚上,没有月亮,满天的星斗,一闪一闪的。王永昌带着我们顺着梧桐河往东北方向走去,我和柳明玉俩换班扛着那挺轻机*。走了有大半夜,远远的看见前方有一点微弱的亮光,王永昌指着那个亮光说:“到了。”我们径直奔向那里。

我们进了一座土屋,屋子不大,点着一盏微弱的小油灯。屋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老乡,王永昌喊他王马掌,他喊王永昌“刘麻花”。这个地方是炭窑,王马掌以前给人家的马钉马掌,现在是一名烧炭工。

看来,王永昌和他挺熟,进了屋就张罗:“王马掌,给我们弄点吃的吧。”老王高兴地答应着,给我们煮加了芸豆的苞米粒粥,还有萝卜条咸菜,好久没吃这样的饭菜了,我们吃的那个香啊。

春天的时候,王永昌曾经给过王马掌一点钱,让他买种子种玉米,留着冬天用。王马掌种的玉米今天派上用场了,他把玉米棒子都埋在了地垄沟里,上面盖了厚厚的一层雪。我们在地垄沟里刨出了玉米棒子,装了三个半袋子。王永昌掂了掂袋子说:“这点东西也不够过冬啊,咱们先回去三个人,剩下的人跟我去个地方想法子再弄点粮食。”

在老王的家里,我们看到了王永昌的全套行头,一件偏襟的大棉袄,一副卖麻花的挑子还有一把号。

周云峰、栾继洲背着玉米回营地了。我们在老王的家里呆了一白天,第二天晚上,天大黑后,老王套了一副马爬犁拉着我们上路了。

马爬犁奔驰在梧桐河上,天黑漆漆的,后半夜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好像是刚刚圈起来的围子,这个围子不大,场院设在围子的外面。到了这里,王永昌领我们来到了看场院的老宋家,老宋家就一个老头,五十多岁了,他告诉我们现正在打场并指点了场院的位置。

我们迅速地摸到了场院边上,王永昌安排我带着机*在一个草垛后面站岗,他领人装粮食。

夜,静悄悄的,我耳边只听刷刷刷地装粮食声。这时,从南边影影绰绰地好象走来一个人,我立刻警觉地把*端了起来,王永昌也看见了,他迎了过来,到了那个人的跟前。

?“你地,什么人的干活?”啊!原来是一名日本鬼子。

?“我地,老博带(雇工)地干活。”王永昌忙答话。

?“良民证地有?”

这时,老宋也赶忙走了过来对答:“他地,是我地老博带地,良民证有,有啊”,一边说一边掏良民证。

王永昌也假装在掏,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掏出了一把三棱刺刀,“扑”的一下就刺中了那个鬼子的心口,那个鬼子“哼”了一声就倒了下去,王永昌和老宋赶忙把他拖进了草垛里。

原来出发时,我扛着机*,我带刺刀的马*给了柳明玉,王永昌把*上的刺刀卸了下来,揣在怀里。

刺死了鬼子,王永昌催促着:“赶紧装,赶紧装,”场院上的东西不多,一共装了两麻袋。这时,老宋头从家中又牵出了一匹马,两匹马都套在了爬犁上。

我们装上了麻袋,上了爬犁,王马掌鞭子一甩,马车飞快地驶出了场院,往前跑出不远就上了河套。

两匹快马在冰面上奔跑着,天蒙蒙亮了,冰河两边的树木向后面倒去。跑着,跑着,一座大山拦住了去路, 王永昌喊:“停!”飞驰的马爬犁停了下来。

王永昌指挥我们把粮袋子藏到了河边的倒木下,并盖上雪。然后他说:“敌人很快就会追上来,老王和老宋,你们两个赶着马爬犁往南走,我们爬山。”老王和老宋答应着,赶着爬犁飞快地跑远了。

王永昌又和我们几个说:“听我指挥,咱们分散开爬山,小李子、柳明玉往东奔山顶上,老朴和老杨(杨聋子)往西奔山顶,我走中间。一会我打第一*,你们再开*,等听到我吹冲锋号时,你们就往山顶上撤,到那**”

我们答应着“是!”开始行动了。

这座大山,东西两侧都有树,中间是放木头的路。我和柳明玉串着树空往山上爬。到了半山腰时,我们看到冰面上有几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多,敌人的马队果然追了上来。马队到了山跟前顺着中间放木头的路向山上爬,我的心也“突突突”地蹦到了嗓子眼。

我们躲在树后面看,王永昌已经把前面的敌人放过去六、七个了,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不开*?突然他的*响了,*声响处,一个鬼子从马上栽了下去。听到*声我的机*也“嘎嘎嘎”地响了起来,老朴那边也打响了。

敌人的战马“咴咴”地叫着,围着那个*体直打转,其它的战马也都在原地打转,不肯前进。冲在前面的敌人听到我们东西方向和正面都有*声,也不敢再往前走。这时,王永昌的冲锋号吹响了,敌人听到号响,掉过头去,没命的向山下跑去。我们听到号声,也边打边往山顶撤去。

五个人,三路人马在山顶**了,站在山顶上,我们哈哈大笑。趁着敌人还没省过味的时候,我们赶紧转移了。

估计敌人还在附近,我们没敢回王马掌那里,直接去了炭窑,在窑洞里呆了两天,看看没什么动静,第二天晚上,才又回到王马掌那里。到了第三天,老王和老宋也回来了。原来那天他俩拐个弯,回炭窑拉了一车炭,进了个镇子把炭都卖了。在镇子里的时候,老百姓们轰轰的都在传说,说赵尚志从苏联带着一万多人回来了,说赵尚志带着**打了日本子的“开拓团”,打死了不少的小鬼子。

听到这个传说,大家十分开心。我们问王永昌:“在山上,为什么你不打前面的敌人啊?”他说:“鬼子的大官都在中间,我那天打死的鬼子,起码也是个中队长,擒贼先擒王,把他头干掉了,他们还不*了阵脚啊。”

呵呵,我这个王叔叔啊,别看眼睛小,心眼可不少。

过了两天,王马掌套上爬犁把我们埋在倒木下的粮食拉了回来,那两麻袋里有少量的稻子,其余的都是高粱。他这里还有一盘碾子,我们在这里拉磨推碾子,把稻子和高粱都碾成了米,高高兴兴地背回了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