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升资讯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8balincan|
79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一天有很多的习俗习惯,如:登高、赏菊、祭祖、晒秋、佩茱萸、敬老、放纸鸢、饮菊花酒、吃重阳糕、吃羊肉面等。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重阳节重要的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或登高台等。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重阳节登高“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人们登高不仅可以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更好地做好过冬准备。

2、赏菊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人还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着长寿,被人们称为“长寿之花”。赏菊既能令人心旷神怡,又可以陶冶情*,延年益寿,是十分有益的一项活动。

赏菊

3、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节的拜祭,是出于作物收成后,祭谢祖先恩德,并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中国南方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晒秋

5、佩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邪消灾。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而古人则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佩茱萸

6、敬老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放纸鸢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鸢,线爱长”。 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纸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风筝。重阳日天高云淡,风轻日明,放纸鸢就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高,则福气越大,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寓意的向往。

放纸鸢

8、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软糯香甜,味道极佳。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在重阳习俗中,吃重阳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征合家欢乐吉祥如意。重阳节蒸重阳糕主要是孝敬老人的。老人吃了重阳糕腰杆硬朗精神好,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吃重阳糕

9、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逢每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姹紫嫣红。古人除赏菊外,还会用菊花泡酒畅饮。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菊花酒有清热解*、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的*用价值。

饮菊花酒

10、吃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秋冬食用,可收到进补防寒的双重效果。尤其是,老年人身体虚弱,吃羊肉面可以起到滋补效果。

羊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