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升资讯

模仿的反义词是什么(活成“凑合人生”的反义词)

8balincan|
45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模仿的反义词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普通人的50岁,可能是一声叹息,一段愁绪,或是一如往常的平淡。而“天后”王菲的50岁,却是一场大众的狂欢,有人回忆青春,有人温习歌曲,有人倾诉爱慕,有人继续撰写长文“造神”,王菲俨然已是时代无可替代的传奇和神话。

一个女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传奇?从王菲到王靖雯,再到王菲;从“邓丽君的模仿者”到香港商业化流行音乐流水线上的偶像歌手,再到标新立异的音乐天后,直至成为大时代中被崇拜的对象。王菲人生走到半百,大众见证的是时代巨星的闪耀,以及巨星不在江湖,却依然散发着一呼百应的神奇魔力。

游离于流行与革新间的个性音乐

《容易受伤的女人》时期的王靖雯,还是香港商业化的流行乐坛要大力发掘和热捧的偶像歌手,唱片公司按照流行风格的去打造她,比照对象是邓丽君,唱着老式情歌,情深款款,不花巧,不尖锐,却也自带雍容华贵。这一风格的女歌手还有陈淑桦、林忆莲、梅艳芳等。

而有着敏锐流行文化感知力的王菲,却不能忍受自己没有风格。在1993年的《执迷不悔》这张专辑中,王菲开始转换风格,她直接越过香港主流流行音乐文化,开始向欧美音乐学习。《执迷不悔》作为尝试,soul和R&B元素融合其中,编曲手法多变但风格未定,此时王菲还在寻找、定位中。

到了1994年,凭借《梦中人》首次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受欢迎女歌手奖时,王菲全面摆脱“王靖雯”的旧形象,以另类天后的风格出场。而《梦中人》正是全面翻唱、模仿爱尔兰乐队卡百利的《Dreams》这首歌。

此后,王菲开始将卡百利主唱桃乐丝、冰岛歌手比约克的“咽音”搬过来,幻化为自己空灵、纯净的标志性嗓音,延续到《浮躁》《誓言》《催眠》等专辑中。而王菲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转到内地发展,与窦唯、张亚东等她信赖的音乐人合作后,更是巩固了她的既流行又另类怪异的音乐风格。学习欧美让她的音乐区别于香港和内地的主流音乐市场,又保持着前卫风、新鲜感和时尚感。

到2003年的专辑《将爱》时,王菲本人都开始觉得无法突破、无法继续输送时尚音乐,此后她不再推出专辑。

乐评人李皖曾撰文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王菲带来了新唱腔,革新了此后华语女声的面貌。“这个北京姑娘、香港歌手,在偶像与反偶像、流行与个性、卡拉OK口水歌与音乐风格革新之间,玩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的高妙游戏,直玩到人戏不分的境界。”

不可否认的是,在音乐风格与独特的嗓音之外,歌迷爱王菲,还在于她是时代的歌手,她所选的歌曲,她与著名作词人林夕的“珠联璧合”式合作,唱出年轻人真正的内心。听一听王菲的歌,就会发现,她一直在唱爱情,但这种爱情绝不老调重弹:“我也许喜欢想象你,受不了在一起”“我不要安稳,别希望我会爱到满身伤痕,我不怕沉沦,一切随性……“分裂,分裂,一面笑得天真无邪,一面看破一切”以及“明白这次远去,何必再相遇”……

所以,高晓松在一期节目中曾说,“王菲从头到尾唱的是同一个东西,能打动我们的就是:我知道爱情是什么样子,我也知道男人是什么样,我知道恋爱开始什么样,到结束时什么样,我知道生活是什么样子,可我依然爱你,这就是我们时代动人的爱情。”

从做流水线上的流行歌手,到广泛汲取欧美女歌手的专业唱法、选择与不同风格的音乐人合作,王菲会学习,擅于将自己风格推向极致,终把自己改造成一个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歌手王菲。

格格不入进而活成“凑合人生”的反义词

杂志主笔王小峰在《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一书中,深度剖析过“谁制造了王菲”这个问题。他说:“离开北京举家移居香港,并非王菲的个人意愿,但这一步却决定了王菲的未来命运。如果王菲当时依旧在北京,她现在顶多也就是另一个那英。”

王菲能成为身退、声退却仍在娱乐圈“退而活跃着”的歌手、一个符号,除了她敏锐、灵气的音乐审美趣味,还与她对偶像文化、对流行文化的深刻认知有关。王菲身上重要的两个标签“酷”和“叛逆”是捕获大众视线的利器。来自骨子里的独特,附加上前沿时尚的衬托,让大众不得不买王菲的账,不得不跟随、欣赏。

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唱片业发达,娱乐圈活跃,流行文化是时髦、魅力、潮流的象征,虽然王菲并不安于做一个流行歌手,但从偶像流水线转跳到风格音乐的道路上,她将外界时尚与内心的自我超脱做了完美的融合,也完成了成功的性格营销,给外界呈现了强大的人格魅力。

外在形象上,她代表着时尚前沿的“酷”和流行。在2004年隐退歌坛之前,王菲是上过《时代》封面的时尚先锋人物,她的装束、衣着、动作都曾引领潮流。晒伤妆、泪滴妆、羽毛妆、粉色发型……她每一次亮相都是时尚焦点。

在内在形象上,她活成“凑合人生”的反义词。她高傲、特立独行、却受人追捧;她另类、慵懒随性,却一呼百应。王菲的人生中,有太多让歌迷“愈加爱她”的瞬间。

王菲面对媒体向来我行我素,从来不拿绯闻炒作的她,面对关于婚姻的提问,会甩给对方一句:“管你什么事儿”,让人目瞪口呆;当记者问童童抚养权问题时,她轻描淡写地来一句“判谁谁养呗”;1999被问到新专辑《只爱陌生人》时,她又没耐心地回答“还能怎么样,还不是上张专辑那样”……王菲越是不把媒体当回事,媒体越喜欢把她放到头条。

2004 年,王菲在上海那场所谓的告别演唱会上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唱歌,我会停止一切宣传活动,我不想让大家还记得我,我想让大家都忘记我,忘记我。”后深深鞠躬离开,背景音乐是《不留》。

影评人韩松落就说,“一般印象中,王菲冷傲的、魅艳的、难对付的、冰雪聪明的——聪明之中又有寒意凛凛,这种形象,肯定是形象设计的结果,但显然也紧扣了她本来的性格,是自有其来由的。”韩松落认为王菲的聪颖和格格不入,可以让她跳脱出去,在香港和内地之间互相观察,她参与了“王菲”的创作,始终掌握“王菲”的掌控权,这就是才华,也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这在从前不大有,此后也没有再发生。

面对歌坛神话和传奇,还没有隐退时的王菲曾自我剖析:“可能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符号吧。很多事情是观众的幻想,加上传媒的夸张报道,再加上他们自己的想象,就有了现在传媒上面的王菲。”

而当离开乐坛,或确立传奇之后,出现在自媒体视野的王菲,又变成了一个话唠、搞笑、极具亲和力的人,圈粉无数。这其中的微妙,让人觉得有趣。

情感之路,作为王菲传奇故事中的一环,对于女性的启迪更多的是做自己、能不走寻常路就不走寻常路。王菲与窦唯,天后与才子,但这段婚姻中种种男方出轨的传闻,让“天后”下凡,成为女人心中隐秘的知己;王菲与李亚鹏的体面离婚,更是让她的人生成为一个参照;而王菲与谢霆锋轰轰烈烈的爱情与多年后的复合,简直石破惊天,击碎多少人的过“凑合的人生”的梦想。

李敖谈及王菲时曾说,王菲的优秀应付不了她的自困,“天后”也有太多的人间烦恼,但王菲的聪明还在于,她知道始终做自己,才能确立自身人格魅力,当人格、音乐、气场等都确立了,即便不在乐坛,也终将留下抹不掉的东西。

以上就是模仿的反义词是什么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